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附录ⅪⅩ A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起草药品质量标准时,分 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物生产方法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 进行验证。方法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 其他成分(如降解产物、防腐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功能检查中,其溶出量等测试方法也应作必 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附表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 定的范围内建立。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建立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 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 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结果。 如该法已建立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准确度有时也能推算出来,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 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如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相对响应因子, 则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证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是面积比(%)。 3.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应报告已知 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二、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 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 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 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1.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样品,各测定3次,或把被测物浓 度当作100%,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 析人员、不同设备。 3.重现性 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 结果,协同检验的过程、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 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三、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 性。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成分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 合物,均应呈负反应。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专属性。图中应标明诸成分的位置,色谱法中的分离度 应符合要求。 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 质和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 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降解产物。含 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二法的结果,杂质测定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 测,进行纯度检查。 四、检测限 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常用的方法如下。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 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3.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 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 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进行确定。 六、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 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七、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 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 气雾剂、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限度 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研究时,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出规定限度的 ±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测定,用百分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 量限度(或上限)的+20%。 附表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 内容 项目 鉴别 杂质测定 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 定量 限度 准确度 - + - + 精密度 - - - + 重复性 - + - + 中间精密度 - +① - +① 专属性② + + + + 检测限 - -③ + - 定量限 - + - - 线性 - + - + 范围 - + - + 耐用性 + + + + ①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八、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常规检查提供依据。开始研究 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 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色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 不同批号的同类色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色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不同 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查询最新版中国药典2005版,请点击此处 |
DrugFuture.Com in English - Chinese |